联系我们
地 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乡光华村12组
联系人:杨林(先生)
手 机:15228168868
Q  Q:1789408009
邮 箱:1789408009@qq.com
邮 编:638500

官 网:www.huineicun.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艺知识 > 公司新闻
楚雄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成绩显著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1998年10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楚雄州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启动楚雄林业局4个重点森工县10个国有林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1999年,公益林建设和森林管护在全州10个县市和州属森工企业全面实施。2000年,全州完成10县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县市级实施方案的编制,并经国家批准实施。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全州共完成公益林建设307.0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8.29万亩,封山育林192.97万亩,飞播和模拟飞播85.75万亩。年均森林管护面积2244万亩,分流森工企业人员1589人进行森林管护。全州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森林资源实现了“四增一降”的良好态势。即森林面积从1998年的1435.2万亩增加到1731.3万亩,森林蓄积由1998年的7101.12万立方米增加到8008.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32.7%增加到60.69%。在林业产值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森林资源消耗则不断减少,实现了森林资源的长大于消。天保工程区人工林的面积和蓄积逐年增加。 ——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的改善和增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进入江河的泥沙量,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自然灾害,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些过去已经干涸了的水源和泉眼重新出现水流,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明显改善,部分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为全省乃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富余职工得到安置,林区社会日趋稳定。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天保工程政策、资金,齐心协力,多渠道分流安置森工企业人员,累计一次性分流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600余人,其余职工通过参与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实现了由砍树人向管树人、种树人的转变,基本解决了楚雄州森工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问题,确保了林业行业和林区社会稳定。 ——产业结构初步调整,林区经济开始复苏。“十五”期间,省、州政府加大了对林产业的投入,累计投入产业补助资金1150万元,重点扶持特色经济林及用材林的发展及林化、非木材产业和林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认定了一批林业龙头企业,推动了林产业的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结合公益林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树种,仅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就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17.04万亩,发展以史密斯、直干蓝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近7万多亩,为发展后续产业奠定了基础,为林区农民和森工企业职工增收创造了条件。 ――林区干部群众生态意识逐步增强,保护氛围已经形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切实加大了宣传力度。据统计,全州共张贴标语30856条,发表宣传报道文章195篇,利用录像、电影进行宣传505场次。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林业、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林区人民群众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认识得到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全州生态保护氛围逐步形成。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管护能力不断增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楚雄州新建了一大批州、县级骨干(中心)苗圃和种子基地;新建和修缮森林管护站(所)288处、永久性标志碑(牌)541块、临时性标志碑(牌)1509个;新建和维修瞭望台20多座、防火公路278公里;购置管护、防火运兵车、指挥车82辆;实施了国家级重点火险区专业扑火队营房建设;完成了县、市、区的防火通讯网改造工程,购置了一大批扑火机具;各级工程管理机构购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初步实现了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工程实施条件的改善,确保了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改善了工程管理人员和森林管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楚雄州林业局办公室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