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普洱,是祖国西南边陲一颗闪耀的“绿海明珠”,独特的气候和环境,使这里生物多样性富集。它的保护和发展,是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普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政府主导,全力改善生态,为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提供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普洱为了保护生态,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市林业局启动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等生物工程,为大象等野生动物办起了“食堂”。过去发展橡胶产业,人是富了,但大象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了。近年来,普洱市加大投放,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生态得到了保护、环境得到了恢复。2011年,普洱市、县两级林业局还在澜沧县勐矿村专门为亚洲象种植了200多亩的香蕉和苞谷,作为亚洲象的食物源,对其进行食物补充,为亚洲象办起了“食堂”。 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普洱市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野生动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如野生亚洲象从原来的5头变成现在的71头,占了全国的30%以上。目前,普洱市境内生活着8个象群,其中:糯扎渡勐矿村15头野象,思茅港14头,云仙3头,六顺乡14头,江城县两群共25头。野生动物增加的同时,野生动物肇事也日趋严重。近年来,普洱市每年的野生动物肇事损失都在1200万元左右,成为云南省野生动物肇事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此,政府为了保障民生,实现人与野生动物、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采取多方争取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实施野生动物保险等措施,增加了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补偿。2011年全市补偿、赔付损失770万元,野生动物肇事平均补偿率从几年来的30%增加到了70%以上,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同。 二、企业参与,建立起了“野生动物疗养院”。 2010年,普洱市林业局与华能合作,共投入出5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0多亩的糯扎渡野生动物拯救站。现已收救野生动物30多种70多头(只、条),其中,哺乳动物10种38头(只),鸟类12种20只,爬行动物8种12条(只),按保护级别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蜂猴、巨蜥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黑熊、豹猫、白鹇、原鸡、鹰鹗等。 为实现救护的野生动物能回归大自然,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普洱市、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糯扎渡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局的相关人员,对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踏查,选择了植被较好,能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隐蔽和栖息环境,能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和水源,人为活动相对较少的区域,对已具备放生条件 的野生动物进行放生。 2011年7月31日,放生了8种16只(头、条)野生动物,有蜂猴3只,黑熊1只,猕猴7只,黑领噪鹛1只,蛇2条,山斑斑鸠1只,夜鹭1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蜂猴3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猕猴、眼镜蛇等3种9头(只),三有野生动物4种4头(只)。 目前,野生动物拯救站已成为野生动物的“疗养院”和“康复医院”,普洱市需要进行救护疗养的野生动物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三、国内、国际组织援助,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保护生物多样,普洱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近年来,市林业局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合作,开展了为期5年的亚洲象栖息地保护,在亚洲象监测、社区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与野生动植物物保护国际、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云南省绿色发展基金会所合作,开展黑长臂猿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已摸清长臂猿的数量及一些生活及活动规律,并已正式启动实施长臂猿栖息地的恢复工程。 目前,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已确定在普洱设立云南办事处,各项手续正在办理中;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已同意在普洱设立云南办事处,具体细节正在商谈中。在各相关国内、国际环保组织的支持、参与下,普洱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明天会更好。 国家层面的推进,将为人类留下宝贵的生物多样性财富。 2012年3月1日,国家林业局与云南省政府在京签署《加快建设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加强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生态保护建设合作,努力把云南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合作协议明确支持普洱市建设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生态旅游基地,确保云南生态安全、兴林富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在国家层面的支持下,普洱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将全力推进快速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尽最大努力,为人类留下宝贵的生物多样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