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摸清昆明市古树群资源及管理现状,研究分析古树群保护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建议,昆明市林业和草原科技推广总站深入推进古树群保护调研工作。近日,工作组深入盘龙区、嵩明县和石林县,通过实地踏查、查阅资料和访谈等方式,调查了解各古树群分布、生长、保护管理、古树文化等情况,并与县区林草部门共同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工作人员调查“流苏古树群”
调研组在三县区共调查了石林县糯黑村“流苏古树群”、盘龙区竹箐口村灰背栎古树群和嵩明县本纳克村侧柏古树群等17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古树群。17个古树群中,石林糯黑村流苏古树群最具典型性,它是当地彝族撒尼人的“密枝林”,是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典型代表,撒尼人将之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区域,予以最严格的保护,设有坚固的保护围墙,部分古树还设置了简易的树池进行保护,但古树群生长状况堪忧,经初步统计,群内41株流苏古树,平均树龄约150年、平均胸径约70cm,目前生长健康的仅有18株、衰弱株7株、主干枯死10株、整株倒伏死亡6株。其中13株萌生有大量寄生植物,倾倒风险隐患较大的有3株。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林间栽植大量竹子,与古树争光争肥争空间,导致古树肥水不足、透光透气较差而快速衰弱;二是立地条件较差,土壤干燥瘠薄,加之近年冬春严重干旱,影响古树正常生长;三是缺乏科学保护和监测,不能及时发现影响古树生长的问题隐患,及时开展科学抢救复壮。
枯死、倒伏的流苏古树
石林县流苏树花
针对流苏古树群保护管理存在问题,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及时疏除群内竹林,更换为具有固氮作用的草本地被或水土保持能力较强的小灌木;二是及时清除古树枯腐组织和寄生植物,并进行防腐防病处理;三是采取相应的支撑措施防止古树倒伏;四是对古树基部土壤进行浅翻或更换,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古树复壮;五是落实专业管护人员,做好古树巡护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古树生长的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