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丘北县采取政府铺路,改革促动,科技撑动,企业带动的“四轮驱动”培育特色林产业,为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此,全县特色经济林累计达12.7万亩。其中:油茶2000亩,核桃7.2万亩,红豆杉5.3万亩。同时,引进林业龙头企业5户,带动特色林产业快速发展。 政策促动。近年来,丘北县认真做好调查和设计,编制了《丘北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目标。出台了《关于实施40万亩核桃和10万亩红豆杉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3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丘北县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展红豆杉、核桃产业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允许干部职工带薪离岗5年,种植红豆杉100亩或核桃200亩,并落实了特色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企业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林特产品市场建设、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改革推动。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和股份制合作参与的经营模式,引导特色林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为特色林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发展特色林产业,探索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特色林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科技撑动。为做大做强特色林产业,县委、县政府与省林业科学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省林业生态规划院等单位建立了科技支撑协作关系。省林科院派专家长期蹲点丘北,积极做好林业技术指导和丘北特色林产业推介工作。在完善传统的以块为主的林技推广体系基础上,按照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各自特色,建立高效林技推广网络,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通过引进新设备、消化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将良种引进、选育、繁殖推广与综合试验相结合,加强林木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林木良种推广销售、林业科技信息、产业辐射等林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经营,增加特色林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生产、科技有机结合,促进特色林产业增效,林农增收。 龙头带动。一是培育加工龙头。着力在“大、优、联”字狠抓落实。在“打”字上求突破,着力培育农户参与面大、资源支撑面广、群众受益面宽的骨干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2006年9月引进广西富亿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工生产指接板,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同时,为合理利用和开发乡土树种资源,建立万安松香加工厂,注册资金100万元,流动基金120万元,固定资产80万元,年加工生产松香500吨,销售收入450万元。在“优”字上做文章,使特色林产业有了较大发展。2005年与云南汉德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建丘北华杉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办紫杉醇初级加工厂,年可加工红豆杉干枝叶600吨,可得初级产品(浸膏)5吨,销售收入1500万元,带动了红豆杉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红豆杉基地5.3万亩。在“联”字上下功夫,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引进云南神宇有限责任公司与森工林场合作开发膏桐产业,规划建立膏桐基地30万亩,现累计完成基地建设6万亩。二是培育市场龙头。按照“政府培育市场,市场牵动产业,产业引导农户,农户带动开发”的思路,以城镇为依托,产品集散地为基础,建立特色专业市场。引导农民直接参与特色林产业化建设,走向市场,提高农民的自我服务能力,有效地解决林特产品增产不增效的问题。引进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丘北六山林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着力打造丘北县高新技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三是培育养殖龙头。结合丘北县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原则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走以林养林、以短养长的发展路子。在冲头林场、清水江局、五林场等森工企业发展冻精改良黄牛养殖480头,发展黑山羊品种改良550头,为全县特色林产业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子。(文山州林业局:陈绍光 黄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