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 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乡光华村12组
联系人:杨林(先生)
手 机:15228168868
Q  Q:1789408009
邮 箱:1789408009@qq.com
邮 编:638500

官 网:www.huineicun.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艺知识 > 公司新闻
云南保山市林改工作见成效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截止2008年11月3日,保山市共完成确权111.2326万宗、1352.75万亩,占集体林面积的91.9%;共排查林权纠纷48402起,已调处46804起,调处率96.7%。其中腾冲试点县已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完成确权面积386.6万亩,确权率98.5%,发证120207本、114987户,发证面积359.4万亩,占集体林面积的91.6%,排查林权纠纷26650起,已调处26202起,调处率98.3%,现已转入配套改革实施阶段。隆阳、施甸、龙陵、昌宁四县区主体改革全面推开,共完成8199个村民小组的确权,占应确权小组数的90.9%;确权宗地674493宗,面积966.15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89.57%;排查林权纠纷21752起,已调处20602起,纠纷调处率94.7%;核发林权证9197本,发证面积66.65万亩;全市共投入林改资金6513.55万元, 保山市在稳步推进林改工作的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林改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了“回头看”,开展查漏补缺工作,通过各级督查组的督促检查和各乡镇(街道)的自检自查,针对林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认真进行整改,确保了林改质量。林改后,保山市林业工作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工作成效正日益显现: 一是激活了林业机制。林改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出现了“确权到户、群众上山植树”的喜人现象,全市新增造林面积5.2万亩。 二是发展了林业产业。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借助林改推动,认真规划林产业发展,核桃产业基地达到213万亩,以草果、石斛、野生菌为主的林下产业得到拓展,林业资金投入达1500.79万元,其中引入产业发展资金860.79万元,全市1—10月份林业总产值达13.33亿元。 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林农发展林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来自林业的收入大幅度增加,“温饱靠耕地,致富靠山林”逐步成为现实。如腾冲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从林改前的536元增加到661元,增长23%,部分农户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腾冲县芒棒乡林业产值达3603.8万元、比上年增68%,中和乡仅草果一项就收入200多万元。 四是保护了森林资源。“看好自己的山,守好自家的林”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保护生态的意识明显增强。许多地方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成立林业“三防”协会和核桃、草果、石斛协会,自觉地管护森林和提供林业生产服务。全市森林火灾同比下降35%,偷砍盗伐案件同比下降32%。 五是培养锻炼了干部。参加林改的工作队员,历尽千辛万苦、翻越千山万水、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付出了超常的劳动和汗水,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培养造就了一支掌握民情、善解民意、熟悉政策法律的干部队伍,提高了基层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六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各地严格按照林改政策和程序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集体山林转让、租赁和承包行为,杜绝了不规范操作和暗箱操作,有效化解了大量林权纠纷和历史积怨,促进了乡里、邻里之间和谐相处。一些地方通过林改实现收益的二次分配,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徐斌)